文字数: 1804 | 予想読書時間: 4 分 | 閲覧数: 0
▐▐ “你好吗?我很好。”(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还记得1995年火遍亚洲的日本电影《情书》里这句经典台词吗?
岩井俊二笔下的小樽,藏着一段未能开口的初恋故事,仿佛永远停留在雪落纷飞的时刻。电影上映后,小樽也成了无数年轻人的爱情圣地。
日本恢复开放后,这座城市从电影里的静谧一跃而出,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打卡胜地。2023年,小樽迎来了760万游客,几乎是10万常住人口的76倍,这让小樽一举成为北海道最热门的旅行地之一。
热闹的景点背后,这座城市却悄然显现出一些“虚浮”,那到底是什么让小樽变得如此特别?
#1| 一座小城为何如此吸引人?
小樽的魅力,显然不仅停留在电影屏幕上。这座城市,曾有过它自己的黄金时代。
1.历史沉淀与复古氛围
20世纪初,小樽是北海道的重要港口城市,鲱鱼捕捞业和煤炭运输让这里一度繁荣无比。那时候,小樽的经济地位甚至不输札幌,银行林立、商贾云集。然而,随着煤炭产业衰退,这座城市逐渐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也正因为没能赶上日本的经济腾飞,小樽保留了许多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建筑,旧街巷和玻璃工艺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沉淀感。这让小樽后来成为旅游胜地,有了“穿越时光”的氛围。
2.冬日运河与酣畅想象
这里还有日本少见的运河景观,运河两旁布满复古的红砖仓库,到了冬天,屋檐落雪,河水缓缓流淌,夜晚则有灯火点缀,仿佛童话般的场景。
小樽的吸引力还在于其紧凑而便捷的城市结构。从札幌搭乘JR “快速机场线”,仅需35分钟便能抵达小樽。城市主要景点分布集中,可不间断的酣畅一整天。
3.浪漫日常与艺术气息
你可以沿着堺町通商店街漫步,偶遇昭和风的小咖啡馆,逛一逛二手书店,或者在玻璃工艺品铺子里挑选一件类似《情书》里手工纪念品。
甜品是小樽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冰淇淋、甜甜圈、蛋糕店总是吸引不少食客驻足。而小樽酒造出产的清酒,则适合寒夜里慢慢品味,唇齿间留下一丝清冽的余韵。
这些温柔而不喧嚣的特质,让小樽成为了很多游客心中的北海道必打卡地。
#2| 另一面,现实的隐忧与冷清并存
当你从车站步行15分钟,进入普通街区,就会发现,相比札幌与二世谷,小樽的热闹仅限于游客密集区,且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很少有人在这过夜。
因此,小樽虽然人满为患,但这种热度并没有真正带动城市内部经济结构的提升,反而让部分区域出现过度旅游的现象:
日渐萧条的租赁市场
据当地房产中介透露,小樽的单人公寓月租金约为6万日元——这与札幌市中心相差无几,但本地除了旅游业却完全无法支撑如此高的房租。
另一边,这里的房屋大多年久失修,品质与租金明显失衡。更令人困惑的是,这里一方面租金高企,一方面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小樽目前有1300套空置房源,而房地产公司数量也少得惊人,整个车站周边仅有5家。
人潮涌动与商铺空置并存
游客的涌入为小樽的餐饮、民宿等行业带来了短期红利,但这波热潮并未能惠及所有商家。
堺町通商店街内,不少店铺因游客购买力而生意兴隆,而稍远一些的Sunmall一番街和寿司屋通商圈,却显得冷清萧条,许多店铺门口张贴着出租或关闭的告示。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宿市场的失衡。一些老城区的房东将房屋出租给民宿经营者,而不再长期租给本地居民。小樽因此出现了一种微妙的不平衡:游客越多,租赁市场越萧条,本地居民的居住选择也变得更加有限。
游客与本地人的隔阂
随着游客激增,这里的居民开始担忧过度依赖旅游所带来的问题。“游客当然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他们的涌入也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一位酒馆老板坦言,“我们这些本地居民,反而感觉被边缘化了。”
甚至在城市管理层面,游客潮也带来了新的难题。今年初,一名游客在小樽的JR铁轨上拍照时被列车撞上,酿成悲剧。
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游客行为与本地秩序之间矛盾的讨论,也让部分商家和居民对如何与游客共存产生了疑虑。
小樽的未来会怎样?
抛开电影浪漫化的叙事,小樽本质上还是一座北海道的小城。只不过蜂拥而至的游客让小樽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游客越多,本地生活却越显得被稀释,过度依赖旅游业的模式让城市的发展显得不上不下。
即便如此,小樽的魅力依然无法忽视。从历史悠久的小樽运河,到手工艺浓厚的音乐盒博物馆,再到夜晚雪花飘落的街巷,每一处细节都让人心生温柔。
也许,当你漫步在这座小城时,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在享受小樽美景的同时,也能为它书写一封温柔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