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数: 1658 | 予想読書時間: 4 分 | 閲覧数: 0
▐▐ 夫妻共同贷款买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贷路上有人突然失控。年收入1600万日元的夫妻N,结婚后通过“配偶联名贷款”购买了一套6000万日元的定制住宅。起初,两人坦诚沟通、共同决策,新家的幸福似乎唾手可得。
但一场“副业”的诱惑,妻子的言行逐渐异常,局势急转直下,不仅联名房贷成了无法脱身的枷锁,4000万存款也悄然蒸发。直到讨债信接连上门,N先生才恍然发现——他或许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的枕边人......,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1| 6000万买房后,妻子的异常
N先生与R女士,是生活在东京的一对双职工夫妻。两人皆就职于知名大企业,丈夫36岁,年收入1000万日元,妻子34岁,收入约600万,是典型的高收入家庭。
四年前,两人决定买房,选择了“配偶联名贷款”,总价6000万日元的定制住宅每人贷款3000万,期限35年,每人月供近7.8万日元。
虽然N先生一人也能承担贷款,但双方认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有助于维持平等的婚姻关系。丈夫也体贴地表示:“妻子也工作偿还贷款,如果不写她名字,就太不公平了。”
接下来的事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妻子R女士原本本性开朗,一直颇受客户信赖,但某天开始,她反复念叨诸如“感谢相遇”“为了伙伴”“正向肯定很重要”等热血词句,说到自己的副业很是乐观。
起初N先生并未在意:“反正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腻的吧。”令他不安的是妻子突然买了一辆高档进口车。
当他质问妻子是否考虑过还贷压力时,妻子却不以为意地说:“你太负面了,乐观点。”
丈夫虽内心不快,但已经买了也只好作罢。
不久后,妻子在家举办家庭聚会,N先生回家后发现玄关竟塞满了约三十双鞋。客厅里聚满男女老少,虽笑容可掬,却气氛诡异。
更让他不适的,是妻子亲热地介绍一位打扮奇异、自称“每天冲浪、偶尔做点生意”的男子,说这是“一直照顾我的上岛先生”。这一刻,N先生终于警觉到事态不对。
次日他向公司上司倾诉,对方说道:“你太太可能陷入了传销。虽然不违法,但本质是拉人头的金字塔游戏,通过装扮成功人士吸引新人入伙吸金,参与者常炫耀豪车、衣着光鲜。”
这时,N先生脑中浮现出妻子的那辆高档进口车,还有多出来的几款新包包。上司担忧地劝道:“让她赶紧退出,你们还有房贷呢……现在居然还有这种事。”
#2| 4000万蒸发后,并不了解枕边人
一封封署名事务中心的信件送到家中,原来,妻子已连续三个月未还房贷。
信封越来越多,N先生终于鼓起勇气拆开: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款通知、保险失效的告知函扑面而来。隔天一对上门讨债的中年男女,一开口就强硬地说:“我们被R女士骗了,还钱。”丈夫终于决定问清真相。
当他尝试联系妻子,却迟迟没有回应。无奈拨通妻子的单位电话,才得知她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离职。挂掉电话后,他立即赶往银行,发现手中存折上印着的4000万日元余额只剩几百日元。
这一切,都源于妻子沉迷于她的副业圈。
由于妻子R已经连续逾期还款,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丈夫N很可能会被要求一次性还清贷款。
不过,如果N先生能尽早将房贷转换到自己名下单独还贷,或许还有可能保住房子。妻子的债务总额预计非常高,恐怕已经无法全部偿还。即使N先生想替她偿还,也没有积蓄。
或许找律师咨询并申请个人破产,是现实可行的选择。如果想继续维持婚姻生活,那么放弃被花掉的4000万可能是明智之举。
同时,由于存在网络营销相关的招揽纠纷,R女士很有可能被起诉。
但当他试图沟通时,妻子却避而不谈,而是反复强调“都是你的错”。
当他继续追问4000万去向时,她却只是说:“你总因为工作不在家”,“我很受伤”等等,始终躲避问题重点。
此刻N先生,既愤怒,又愧疚,即便提出离婚,N先生仍会收到讨债通知,妻子的债务不可能放置不管。
未来这对夫妻又该何去何从呢?
即使是外人眼中羡慕的高收入家庭,也无法完全避免这样的悲剧。
副业本应是增收之道,却在虚荣与诱导中演变为吞噬生活的黑洞。
被诓骗,只需一个契机;而重建生活,则需全力以赴。婚姻不只是共度好时光,更要在平凡中警惕悄然蔓延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