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数: 1683 | 予想読書時間: 4 分 | 閲覧数: 0
▐▐ 随着日本银行(BOJ)在2025年1月将利率上调至0.5%,并在5月维持该利率不变,日本正式结束了长达数年的负利率政策。这一变化引发了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广泛关注。
目前,浮动利率住房贷款的利率约为0.6%,而10年期固定利率已升至1.6%,较去年同期的0.98%显著上升 。在此背景下,许多计划购房的家庭开始重新评估购房时机,担心未来利率进一步上升可能增加还款压力,这是否意味着,现在就该“抢房”了?
#1| 三十几岁,是时候买房了吗?
- D先生:33岁,公司职员,年收入1700万日元
- E女士:31岁,自营业主,年收入350万日元
- 孩子:1人
- 存款与储蓄:3100万日元
D先生与E女士夫妇居住在东京圈近郊。D先生在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工作,虽然D先生年收达1700万日元,但其收入结构中超过一半为绩效奖金,波动较大。E女士则经营一家美甲沙龙,拥有稳定客源,350万日元,收入平稳,不过仍未完全从21年停业中恢复过来。眼下,两人正考虑是否该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当前租赁的公寓空间有限,居住区与美甲沙龙合并使用,日常生活颇为不便。他们理想中的住宅是一套位于附近、步行五分钟内的塔楼公寓,方便维持客户群,但该区域靠近车站,房价普遍在7,000万日元以上,令他们迟迟未能下定决心。
虽然家庭年收入总计超过2000万日元,储蓄充足、无贷款负担,若采用“配对贷款”(ペアローン),申请7000万日元以上的房贷也问题不大。但夫妻俩并不认为自己“富裕”,尤其是D先生。他坦言,自己的工作部分依赖家族资源拓展业务——父亲与哥哥皆为开业医生,他深知这不是完全靠自身实力取得的成就。
他担心未来业绩波动,不应轻易背上巨额房贷。在与不动产顾问咨询时,对方反问道:“现在急着买房,有什么特别合理的理由吗?”这个问题让他们顿悟:目前的动机,似乎仅是“运营不便”与“差不多到年纪该买了”这样模糊的想法。
D先生担心房价和利率齐涨,想抓住最佳购入时机。但对方回答很现实:“行情变动谁也无法预测。确实,建材成本、利率都有上涨趋势,但买房与否的关键,仍是‘你们是否真的需要’。”E女士也意识到:“如果没有明确理由,现在贸然买下这么贵的房子,或许不是明智选择。”经过深谈,两人逐渐看清自己的真正想法。
E女士坦言,美甲工作因集中力与视力所限,不是能做到一辈子的职业,或许40岁左右就会考虑退出。那时孩子可能也上了大学,夫妻俩就能摆脱地理限制,搬到更适合生活的郊区。“十多年后,郊区将涌现大量价格低廉的二手住宅。
那些曾由战后‘团块一代’居住的空置房产,不仅面积大,还具备不错的耐用性。若以现金购入并重新装修,不仅可以大幅节省成本,还能避开利率风险。”D先生说。与其现在高价入手,不如将重心放在孩子教育和生活质量提升上。而眼前的经营空间问题,也可以通过在附近租下一间小型商铺来解决。
#2| 那些不该入手的买房者
当前日本房地产市场中,有不少人低估了购房风险,仅凭感性判断或外部劝说做出重大决策。以下是一些风险较高的买房典型:
- 家庭年收入不足500万日元
- 没有任何储蓄
- 认为“只要便宜就能买”
- 汽车贷款在身
- 使用消费金融借款
- 家人希望“支出要可控”
- 无法预估后期维护成本
- 不理解利率机制
- 缺乏金钱安全感
- 孩子即将升学却不愿使用助学金
这样的家庭一旦购房,财务状况就会变得极度紧张。每月伙食费不得不压缩至3万日元,汽车可能被迫出售,孩子不能拥有手机,却仍要应对不变的房贷负担。
尤其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即便每月还款仅增加1万日元,也可能压垮整个家庭的现金流。没有为未来准备维修资金,建筑劣化将加快;无力负担固定资产税或火灾保险,也可能无法支付大学学费。最终,只能被迫出售房产,结束梦想中的生活。
“必须现在买下”的想法,或许只是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真正冷静分析后就会发现,二手房或暂时租赁或许也是更理智的选择。
核心区塔楼的价值虽然仍有增长空间,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非中心区域的房产投资需谨慎对待。
买房不是人生的标准答案,而是与价值观、人生阶段、未来计划密切相关的重要选择。慎重权衡,不盲目追高,才能在动荡的经济周期中守住生活的平稳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