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数: 1571 | 予想読書時間: 4 分 | 閲覧数: 0
▐▐ 对于住惯了一户建的日本人来说,近些年开始爆火的公寓成了对于城市生活的终极向往,尤其是超高层的塔楼式公寓。
从2023年初开始,东京塔楼公寓价格显著上涨,例如港区南麻布项目,70平方米的2LDK起价为2亿8000万日元以上,吸引了大量购房者。但很多上车的人,却是买得起房,养不起生活。
很多在东京工作的中产家庭,即便是年收超过1500万日元的双职工,在房贷、教育、日常物价的三重压力下,也难免陷入入不敷出的状态。一些人咬牙贷款买下梦想中的塔楼公寓,住进去的那一刻觉得梦想成真,但不到一年,现实的拷问就接踵而至——工作的调动、物价的飞涨、补习班的压力,样样都可能成为压垮生活平衡的一根稻草。
#1| 有娃家庭的目的地:文京区塔楼
如果说2020年以前,东京的公寓还有入场的窗口,那么如今,在日元贬值、外国人投资、建材与人工成本上涨的多重叠加下,东京的房市早已变了模样。
根据国土交通省发布的房地产价格指数,2024年8月,东京公寓(分户所有权)相比十年前上涨了近90%。而根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4年东京23区的新建公寓平均价格首次突破1亿日元,其中以塔楼公寓(即高层住宅)涨势尤为猛烈。文京区因学术氛围浓厚、教育资源丰富、生活环境优雅而备受有娃家庭的推崇,也成为大量中国家庭为子女留学提前布局的目标地段。
很多人说,在这里不是买房子,而是在买未来。文京区的新建高层公寓,动辄破亿日元的售价,已成为高净值人群身份与教育资源焦虑的具象表现。但对于那些刚刚够上车的家庭来说,更像一场赌上新生活的决定。
#2| 年收入1600万,还是入不敷出
铃木(35岁)和妻子(36岁)是都有稳定工作,年收入分别为1000万与600万日元,家里有一个小女儿,这是一个典型的东京中上层双职工家庭。
两人大学毕业后定居东京,平时生活节俭:周末几乎不外出,吃饭以家常便饭为主,每月固定储蓄。女儿出生后,他们更是将家庭开支压缩到极致,只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高层公寓。
在多方比较之后,他们最终以1.1亿日元的总价,在文京区购入一套新建塔楼公寓。凭借多年积蓄,付了2000万日元首付,剩下的部分则以35年期固定利率贷款方式支付,月供约为31万日元,加上管理费与修缮准备金,总支出约35万日元。
这一数字,占家庭税后年收入的33%,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已将整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空间压缩至极限。他们满心欢喜搬进了这套视野开阔、学区优秀的新家,女儿也顺利进入了附近的小学。他们以为,那是幸福的开始。
#3| 在梦想的房子里,认真计算开支
问题从女儿升上小学二年级那年开始出现。“我也想和大家一起考私立初中。”某天吃饭时,女儿突然冒出这句话。原来,她的好朋友家里有钢琴、有私教、上书法课、英语会话课……而她,什么都没有。“我们不是舍不得花钱,但我们知道,一旦开启了这种花钱模式,那才是真正的深渊。”
铃木说。最终,他们勉强为女儿报了补习班和英语课,但还是劝她放弃了钢琴。与此同时,命运又加上了一根稻草。铃木所在的公司开始组织重组,他被列入了“可能调任”的名单。“如果调去大阪,支撑两地生活和通勤的固定家庭支出要突破45万日元,我们撑不起。”
深夜夫妻俩第一次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放弃这套房子?最终,他们做了决定。卖掉塔楼公寓,搬去郊区的一栋小独立住宅。交通不再便利,但生活压力小了许多。“我唯一的遗憾,是女儿要和朋友分开。但我不想让她看到我们为了生活整天愁眉苦脸。”太太轻声说。
塔楼的梦,现实的殇
塔楼公寓,是很多人理想生活的象征。但上车容易下车难,幸福生活不是一纬决定的。尤其是在文京区这样被标签化的区域,每一砖一瓦都带着社会预期。
如果你只是普通人,就必须清楚:你买下的,不只是房子,还有一整套生活方式的支出。这不是劝你不买房,而是在决定前问问自己:你为梦想付出的代价,能承受的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