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数: 1602 | 予想読書時間: 4 分 | 閲覧数: 0
▐▐ 在现代,选择独自生活的女性越来越多,学历高、工作能力强、经济独立,给人感觉“活得很是通透”。数据显示,日本50岁未婚女性的比例高达17.8%,而年收越高的女性,未婚率反而越高。
然而,看似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背后,也有着容易被忽视的风险。曾年收1600万日元、购入高级公寓、晋升为公司高管的M女士,就是这样一位曾在职场打拼出一片天的女性。她的人生选择与时代同频,也曾赢得掌声,但在50岁后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1| 决心做富有的独立女性
51岁的M女士,曾是东京某大型金融企业的高管,年收入一度高达1600万日元,住在公司附近价值9000万的塔楼公寓。在那个女性被默认30岁就该结婚辞职的年代,她却一心想做企业高层。刚上大学时母亲突然去世,单亲的她开始了真正的一个人生活,也如此,她对强者有着深深的执念。
大学期间,她只与医生、律师、企业家这类有头衔的男性交往,带她出入上流圈层,获得高收入成了她向上攀爬的启明星。大学毕业时,她不费力的进入一家金融公司,同期男同事在她眼里就像个孩子,在她进入营业部后靠着大学积累的人脉签下大量合约,令高层刮目相看。尽管业绩突出,她却眼睁睁看着同期的男同事一个个更早升职,公司也始终以“努力工作的可爱女孩”的姿态看待她,这让她很是不服。
于是直接向社长质问:“为什么我不能升职?”这份强势反而获得了肯定,她终于进入与男性同等的晋升通道。30岁时开始出任分社社长,40岁调回总部,虽然期间也谈过恋爱,但对方不是富裕的已婚男士,就是她根本不想结婚。
在42岁那年,她拿出积蓄2800万,贷款7200万,买下一套当时市值约1亿日元的塔楼公寓。每月还款20万,对当时收入1600万的她来说并不轻松,但她坚信:“我的收入还会继续长的。”
#2| 命运齿轮的转动
在45岁那年,社长更替,顺畅之路开始转变。新社长是一位58岁的男性,他对M女士的言行极为不满:“你有没有意识到,大声打断别人、强加意见,已经构成了职场欺凌?”她对男性同僚长期以来的不屑,也被定义为性别歧视,那句“认为男的就该业绩好”,被上司原封不动地写进职评。
在她入职23年的某一天,她当众斥责男下属:“所以你才不受女性欢迎!”对方直接上报公司,最终M女士被调往地方,职位名存实亡。被边缘的现实令她痛苦不堪,她不得不第一次走进精神科接受治疗。渐渐地,48岁那年她决定离开公司,令人唏嘘的是,却没有一个人试图挽留她。
她一度想自己创业,计划挖走昔日客户以示报复,却并不顺利。她主动联络以往客户,大多遭到冷淡拒绝,昔日“宠她”的成功男性也不见了踪影。
如今,51岁的她,年收仅为120万,早已无力靠收入偿还房贷,而存款也已跌破1000万日元,按当前花销,顶多还能再撑一年。M女士深深叹息到:“要不用交友软件开始婚姻生活好了……”。可惜这话听起来并不像玩笑,独身人生的生活规划,有时确是如履薄冰。
#3| 单身人生的潜藏风险
高收入的单身群体,在年轻时大概不会感到太多压力。然而,步入中年后,一些现实问题开始显现,尤其是住房与养老两道关卡,往往会成为隐形陷阱。
首先是住房问题,是否购买自有住房,是许多单身女性在三四十岁时必须面对的选择,由于贷款年龄受限,一般人到了四十多岁,就已接近贷款申请的年限要求。而一旦决定购房,不仅意味着背负长期债务,还在无形中锁定了“不婚”路线。
贷款负担不仅影响结婚的可能性,也会限制职业转换、搬家等人生选择的自由度。而让人感受到压力的还有养老,单身人士无法依赖伴侣分担养老压力,退休后只能靠自己过活。
如果年轻时未能成功积蓄资产,年老时不仅需要继续打工谋生,还可能面临健康恶化、收入骤减的困境。如果是依旧选择租房,年老后就很难租到理想的房子,甚至会遭遇拒租风险。
即使是高收入的精英,也无法回避这些课题。因此,单身人士在人生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尽早购入合适的自住房、
- 认真制定明确的资产计划
- 确保每月收入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