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数: 1716 | 予想読書時間: 4 分 | 閲覧数: 0
▐▐ 特朗普上任后,美日关系也是一波三折。先是石破茂在特朗普上任后不久即访美,再有孙正义等商界大佬做出对美超千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但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仍然无差别的落在了日本头上。
这次,美国一口气对日本汽车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让日本经济瞬间拉响警报,石破茂更是称国难再现。高盛直接下调了日本全年GDP预期,出口要凉、股市大跌,普通人面临的是工资没涨,物价却噌噌往上涨的被动通胀生活。未来90天谈判期,普通人估计就两个选项:要么等补贴到账,要么眼睁睁看着钱包缩水,抢购打折大米去。
#1| 关税大棒关乎所有人的钱袋子
美国对日本挥舞关税大棒不是头一回了。早在1980年代,美国因巨额贸易逆差,就搞出了“广场协议”,强行让日元升值,紧接着,美方又对日本电子、汽车等核心领域加税,搞得日本出口企业一片哀嚎。
为了自救,日本开始猛灌水——降息、宽松、拼命刺激内需。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大量热钱冲进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90年代泡沫破裂,日本直接摔进了失去的十年。如今,特朗普故技重施,对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仅这一项就可能让日本全年GDP增长蒸发0.2%。汽车产业要是感冒,日本经济就得发烧。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汽车工业的产值占到了日本整个制造业的50%,总产值占到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为日本提供了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占日本就业总人口的8%以上。
如果汽车产业出现问题,日本经济可想而知。更现实的是:这不仅是企业的灾难,更是老百姓的钱包危机。关税一加,生产成本飙升,进口商品涨价,企业一边裁员一边压工资,最终买单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比如吃饭这件小事儿,现在都快吃不起大米了。日本本来就生活成本高,现在通胀再一推,主食也要成奢侈品。今年以来,超市大米价格涨了超过12%,一袋5公斤的大米从2000多日元涨到4000多日元。
最魔幻的是:年轻人开始排队抢购打折大米。你家大米还有库存吗?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也难逃一劫。外资一看日本经济不稳,可能马上撤资;利率要是被通胀一逼,也可能跟着涨,贷款成本飙升,投资回报打折。东京高烧的房价,会不会突然退热?还没上车的,又该犹豫了.
#2| 万能方程式:全民发钱
在面对经济压力时,日本政府有一个堪称“万用钥匙”的操作——直接发钱。从2020年到现在,这一招数次被验证为简单粗暴但有效,就像老中医的祖传药方:不管你是头痛脑热,先来一剂撒钱汤。
- 2020年,每人发 10万日元,不分国籍,只要是合法居民就行。那段时间,连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也喜提“白送钱”。
- 2022年,为应对能源价格上涨,日本政府又给低收入家庭发放了5万日元一次性补贴。
- 2023年,物价飞涨,日本政府再次祭出生活支援金,一次性发钱给孩子多的家庭和低收入群体,还补贴了电费、燃气费。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推广数字身份证“My Number Card”,政府竟然直接搞起了办卡送积分活动。只要你办了卡,政府立马送你最多2万日元的电子支付积分,直接可在超市、便利店买买买。简直就是办卡当红包。
眼下局势紧张,发钱这件事,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面对出口受挫、GDP预期下调、股市跳水、消费信心低迷……日本政府根本不敢再坐视不理。而货币政策空间几乎用尽,财政政策发力才是最现实、最快速的出路。
据日媒爆料,日本政府内部已经在讨论给受通胀影响严重的中低收入家庭发放紧急补贴。有议员甚至建议干脆全国再次统一发钱,提振消费、稳住市场情绪。毕竟,“发钱”不仅能救经济,还能拉人气——支持率涨、媒体头条漂亮、政客口碑也能翻身。
但发钱也不是免费的午餐,如果发钱规模过大,可能引发短期通胀反弹,尽管日本现在还远谈不上热经济。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债务早就破表,目前债务总额已超过GDP的260%,财政赤字本就压力山大。
但从政治和经济双重考量来看,只要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继续挥舞,日本政府很有可能又要“掏腰包”了。
接下来的日子,不只是投资人得盯紧风向,我们每个人都得盯紧钱包——到底是继续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是坐等下一轮补贴到账?至于日本政府何时出手,那就看这次特朗普的关税力度有多狠、市场反应有多剧烈了。你觉得距离这次发钱,还远吗?